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三上·广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贡献。

        正是这些专家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反复试验,努力研发,让锂离子电池在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奠定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线、无化石燃料的基础,也开创了新能源动力对我们生活的彻底改变。

        (观察者网《2019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他们是锂电池发明者》)

        材料二:

        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谁才是未来能源汽车主流?

        下表为两种动力电池的综合对比,对比因素包括综合性能方面、成本、政策支持、资源约束性、环境保护、商业化程度。

    锂离子电池与燃料电池综合对比

    对比因素

    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综合性能

    能量密度

    提升有限

    提升空间大

    功率密度

    提升有限

    开放动力系统,功率密度提升容易

    安全性

    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很难兼容,过分追求能量密度等同于炸弹

    安全风险来自燃料的储存

    可靠性

    可靠性仍不足

    高度可靠

    环境温度适应性

    低温性能较差

    -30~90℃,温度适应范围广

    相关成本

    消耗成本

    主要为电费,百公里成本8.5~37.4元

    主要为氢气,百公里成本30~120元

    电池成本

    8~9元/kwh

    1万~1.5万元/kwh

    基础设施成本

    充电站基础设施和

        配电设施成本约430万元

    加氢站建设成本

        1200万~5500万元之间

    政策支持

    补贴逐步退出

    补贴力度仍较大

    资源约束

    锂矿石资源紧缺性明显

    铂金资源消耗将不断降低

    环境保护

    排放转移到了上游的煤电

    零排放、零污染

    商业化程度

    锂电池汽车在我国及全球已完全商业化

    商业化前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注:上述测算基于乘用车

        (刘涛《燃料电池与锂电池全方位对比》)

        材料三:

        2018年7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主刊上,一篇题为《距离锂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锂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在放缓。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来大幅度的价格降低。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铜,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

        (摘编自:能源评论)

        材料四:

        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间,韩国接连发生了23起储能电站火灾事故。大型储能电站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安全性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过热、机械碰撞等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引起电池隔膜崩溃、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的发生,这是锂离子电池发生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此外,锂离子电池目前采用的电解液有机溶剂大多属于易燃或可燃液体,这又增加了其发生火灾的隐患。就目前传统的安全消防措施而言,并不能有效抑制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从而导致初期火灾迅速蔓延,进而演变为大规模火灾。

        杨裕生院士曾指出安全性是一个事故概率问题。目前,在基础研究没有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前,储能系统可以通过综合措施来降低风险概率,加强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一方面,做好系统设计,采用符合电力储能特定要求的系统、零部件,以确保储能本体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做好监控预警、建筑消防设计以及防护措施,搭建储能系统的另一道屏障。针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特性,要能够做到分级预警和处理措施,建立相应的安全防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五:

        就在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及氢燃料电池的逆势崛起,对新能源电池技术发展向何处去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总的来看,主要有支持锂离子电池和支持氢燃料电池两大派别。

        杨涛表示:氢燃料电池与锂动力电池不是你死我活或者说是一种替代的关系,而是两者各有所长相互融合的关系,两者都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技术路线。其中未来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重点可用于城市、短途、乘用车等领域,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能更适用于长途、大型、商用车等领域。业内资深人士、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的郭华也认为,未来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发展路径可能是锂电和氢燃料电池的“组合”,两者最终会在同一辆新能源汽车上体现。在以燃料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上,其辅助电源都需要锂离子电池作补充。两者长期并存互补,共同满足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需要。这,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所走之路。

    (岳振廷《锂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选动力》)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从市场商业化程度还是各方面成本考虑,锂离子电池与燃料电池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B . 燃料电池有着可靠性强、温度适应范围广、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真正的绿色排放等优点。 C . 通过两种动力电池的对比可知,成本才是决定两者谁才是未来能源汽车主流的核心因素。 D . 无论锂离子电池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二者商业化发展进程前期均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锂离子电池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如果这样下去钴和镍的需求量预计在2030~2037年间(或更早)就会超过产量。 B .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到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奠定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无线、无化石燃料的基础,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C . 锂离子电池在多种内外部因素作用下,容易引发电池隔膜崩溃、内部短路,从而导致热失控。热失控若不能有效抑制,则会酿成火灾事故。 D . 锂离子电池与氢燃料电池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未来二者可能侧重在不同领域发展,也可能“组合”发展,在同一辆新能源汽车上体现。
    3. (3) 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使锂离子电池得以长远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