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9九上·天河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万里思路一卷出——旷世奇珍《丝路山水地图》

        近年,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消息一出,立刻在业界引起轰动。

    经历:拂去蒙尘见真颜

    《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原藏于明朝内府,20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由于图上题款被人裁去,原名不得而知。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头包首题写了“蒙古山水地图”几个字,所以以此命名。图名所谓“蒙古”,是指16世纪尚称雄欧亚大陆、仍然统治着从今天的甘肃嘉峪关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朝,如蒙古和撒里畏兀儿诸部落(源于窝阔台汗国)、帖木儿帝国(源于察哈台汗国、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等。因此《蒙古山水地图》很可能就是原名。整幅地图采用中国古地图的传统方式手卷式绘成,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绘于缣帛之上。由于整个地图用青绿山水画法绘制而成,所以一直被藤井有邻馆当作清代佚名青绿山水绘画作品收藏,秘不示人,日本学界也无人知晓此图。

        研究表明,这幅气势恢弘的《丝路山水地图》约绘制于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年)之间,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该图还是明代以西域为表现内容的各种地图的母本,如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收入明代学者马理等人纂修的《陕西通志》)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刻本《西域图略》(收入明代无名氏所编纂的《陕西四镇图说》)、明代彩绘本《西域土地人物图》等。从《西域土地人物图》的相关记载来看,保存到今天的这幅《蒙古山水地图》只是原图的四分之三,地理范围从嘉峪关到天方共211个西域地名;其余四分之一被人裁切,地理范围从天方到鲁迷(时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原图长度当在40米左右。图上所标注的地名均为方块汉字,但绝大多数地名都不是汉语,而是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语地名。如果不熟悉西域地理,简直不知所云。

    内容:彩绘地图的典型代表

        《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

        中国古代地图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倡导的“计里划方”形式。第二种是采用山水画的形式。中国古代地图大多数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因为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与地图绘制同源,绘制地图时常常不讲究科学性与准确性,特别是一些尺幅涵盖较大的地图,因此一些绘制精美的地图甚至被列入艺术品。彩绘地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依然比较流行,《蒙古山水地图》就是典型代表。

    技法:主流青绿山水画

        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嘉峪关到天方的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图中所有比较重要的城邑都画成中国式的带城门洞的四方城墙,图上山川秀美,林木葱茏,道路逶迤其间,将一个个都邑连接起来,每个都邑的上方或旁边基本都标有汉文地名。《丝路山水地图》的画面中虽然没有画出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人物、动物形象,以之为母本的明代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和彩绘本《西域土地人物图》,却画了很多的人物、动物形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阿拉伯长袍装束的人物形象,因为这个广大的地区在15世纪中期已经基本伊斯兰化。画面中的人物或手牵骆驼,或背负行囊,或骑马行走,或席地而坐,面前放着酒壶和酒杯;或在树荫之下乘凉;衣服则有红、白、绿、赭等色,有的地方还画有伊斯兰风格的野地帐篷,有人物出入其中。相关的文字材料则证明当时的中国人对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相当透彻的了解。《丝路山水地图》的绘画艺术水平十分高超,其绘画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时的青绿山水画法。青绿山水画法从唐代开始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到明代虽然已经是末流余波,却仍然在宫廷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丝路山水地图》主要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绘制,用青绿画法,着色浓郁,装饰性强。因为使用矿物颜料,虽经历数百年而色泽鲜艳夺目,几乎不减当年。

        在中国历史上,明代是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朝代。郑和下西洋创造了当时的航海奇迹,为我们留下了《郑和航海图》,全面反映了明帝国与西方的海上交通。而这幅规模宏大的《丝路山水地图》,则生动反映了明代中期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最后的辉煌。

    ——新浪搜狐

    链接一: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在特别设计的《国宝回归》环节中,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讲述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回归故事。在2016年捐资8000万元支持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后,许荣茂于2017年再度出资捐赠《丝路山水地图》,这都成为了中国文物保护的重要善举。——《南方都市报》

    链接二:圆明园猴首、牛首、虎首及猪首铜像因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而流失海外,凝聚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与血泪。2000年春,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拍卖公司不顾中国国家文物局的声明和广大华夏儿女的震惊和愤慨,公开在香港拍卖圆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在国宝拍卖前半小时,中国保利集团公司领导深感国宝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可能蒙受再次流失的厄运。在民族利益有可能遭受损害的危机关头,保利集团领导当即指示保利艺术博物馆在港代表到拍卖现场抢救国宝。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最后终于以3000多万港币的价格拍购到圆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摘自网络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因卷头包首题了“蒙古山水地图”,所以《丝路山水地图》原名《蒙古山水地图》。 B . 由于整个地图一直被藤井有邻馆当作明代佚名青绿山水绘画作品收藏。秘不示人,也无人知晓此图。 C . 研究表明,这幅气势恢宏的《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 D . 图上所标注的地名均为方块汉字,所以后人很容易就能读懂。
    2. (2) 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地图大多数以山水画的形式出现”,“大多”从数量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去掉。 B . “从嘉峪关到天方的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均”字可换成“全部”,不改变句子原意。 C . “相关的文字材料则证明当时的中国人对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相当透彻的了解”,从“相当透彻”可知说明当时中国人对西域风土人情完全了解。 D . “原图长度当在40米左右”,“当”“左右”这些词科学准确的估计了原画的长度。
    3. (3) 从表达方式看,下列说法不属于对《丝路山水地图》进行说明的是(    )
      A . 整幅地图采用中国古地图的传统方式手卷式绘成,幅宽59厘米,长30.12米,绘于缣帛之上。 B . 彩绘地图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清时期依然比较流行,《蒙古山水地图》就是典型代表。 C . 《丝路山水地图》的绘画艺术水平十分高超,其绘画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时的青绿山水画法。 D . 近年,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图——《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消息一出,立刻在业界引起轰动。
    4. (4) 属于中国的文物却屡屡被外国拍卖公司拍卖,许多有志之士花巨资购回。你认为应不应该购回?请大胆地表达出来。
    5. (5) 根据文段,说说为什么后人将该地图命名为《丝路山水地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