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三上·淮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重大社会历史转型的空间意识对文学艺术创作会产生深广的影响,生存空间的转接必然给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带来新的体验形式和表现样态。

        在原始社会,幻想空间构成文化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当时,人的实践改造能力低下,自然对人来说是一种未知的神秘力量,人类只能依靠神话的幻想未解释世界,从而在文化中创造神话的幻想空间。幻想空间的艺术创造,表达了人类试图征服空间、改造空间的强烈愿望。

        在农耕时代,土地空间的人工开拓和种植使人类可以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安居乐业,宁静的大地与乡村成为人最主要的空间生存形式,对自然空间的感受、认识和驾驭,成为文化空间的重要内容。前现代的古典空间意识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观念之上,古典作家在有限的、宁静的、非流动的自然空间场域中生存活动,他们的空间观念与自然大地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具有浓厚的自然乡土气息。以自然空间体验为基础,人类建构起“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理念及“情景合一”"的文化诗学。因此,以山水田园诗为代表的艺术样式在古典时代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

        现代以来,人类的空间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延拓展。人类凭借工业技术力量使主体征服改造空间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自然空间作为被主体征服的对象,成为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主体力量的増强确立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形成了空间主体化的主体空间体验形式。在空间主体化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超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文学艺术关注的最主要内容,艺术的叙事样态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城市化空间带给人新型的都市生存经验,由此形成全球空间、都市空间、国家空间、日常生活空间等众多现代性空间意识,这些空间意识渗入浸润着艺术家的主体审美经验及艺术创作理念,使文学艺术获得一种现代的书写视角及多样的艺术形式。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信息科技的空间技术应用,使国际化大都市空间生产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当代空间形态及文化形态。后工业信息时代的空间技术化主要表现为空间的媒介化,媒介空间、虚拟空间成为人类感知空间的基本形式。媒介空间的生存形式打破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界限,文学艺术的空间形式演化嬗变为虚拟变形的后现代景观。

    (摘编自谢纳《空间美学兴起的当代文化意蕴》)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所创作作品的风格和内容,取决于其所处的生存空间。 B . 原始社会中,人们利用幻想空间的艺术创造来表达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C . 对土地空间的感知和把握,构成了农耕时代文学创作的主要思想背景。 D . 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信息科技的空间技术应用改变了空间的基本形式。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结构先总后分,开头先提出论点,主体部分再围绕论点分阶段展开论述。 B . 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立论基础,论证了文学艺术创作会受空间的制约与影响。 C . 第四段论述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空间意识,体现了联系的、发展的理性思维特征。 D . 作者把不同历史时期作比较,意在说明空间意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按照文章的观点,作家必须要有现时的空间意识才能符合主流的创作趋势。 B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以自然空间体验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理念。 C . 进入现代以来,自然对人类空间意识的影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渐趋削弱。 D . 人类生存空间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文化空间的转变,也会给艺术创作带来新体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