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 , 所陈已艰难,况在万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 .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 .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 . 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策,是中国古代科举中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B . 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设太学。东汉时太学大发展。明以后不设太学,只设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 . 除,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任命,授职。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D . 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所居。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鼎忠君爱国。他反对割地求和。徽、钦二帝被迫北行后,金人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等人拒绝书写发表己见的文书,躲进太学。 B . 赵鼎为人正直。在得知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手下将领后,他向皇上讲述了王德专权杀人的事,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并直接对王德进行了审讯。 C . 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多被采纳实施。皇上不顾别人反对,将他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D . 赵鼎在吉阳时,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②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