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人们在谈到机器人的时候总会谈到它对就业的影响,最近有一些研究认为机器人会取代人工。”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杰夫·伯恩斯坦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心。他表示,对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就业最大的危险是公司失去竞争力,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的工作都是有风险的,自动化机器人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让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也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很多人说自从引入机器人之后,他们可以雇用更多的人而不是减少人员。”他举例说,美国在2010年经济衰退的时候,也是机器人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候,机器人的出货量达到13万台左右,但是制造业领域的就业数量还在上升,增加了90万个工作机会,技术并没有夺去人们的工作。
杰夫·伯恩斯坦认为,当务之急是找到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满足由机器人带来的新增就业需求。到2025年,美国可能会有200万个工作岗位找不到相应技术人员,这阻碍了制造业未来的增长,“我们正在积极地构建培训计划,扩大社区、大学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对工人的培训”。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8月26日)
材料二
日前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94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3%,而在我国,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6.8亿美元和20.9%。
作为科技发展前沿的一个领域,又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植。而火爆的机器人产业背后,是人才需求的水涨船高。事实上,国家将发展机器人作为重点支持的方向,已经提供了不少利好的政策保障。但与高速增长的机器人产业相比,相关教育培训机构仍处在摸索阶段,对口专业的开设也刚刚起步,亟待深化产教融合,化解人才瓶颈。
近年来,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从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的广泛应用到医疗、养老、物流、航空等越来越多领域的试水,从单一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到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的触角不断延仲。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起初是让机器人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现在机器人还能做人做不了的工作。从替代人的能力,到拓展人的能力,需要充足的高质量人才,来满足机器人产业日趋多元化、更加高精尖的需求。
一个有意思的悖论是,人类一方面在努力使机器人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丝隐忧:越来越聪明的机器人会不会抢了我们的饭碗?
节选自《工人日报》2019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