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三上·榆树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何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难”一直被认为是“考研热、读研热”的主要原因。这种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基于推迟就业而表现出的逃避心理和逃避行为,会使个体在读研期间因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产生被动学习、无所适从等问题。更会因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而缺少前进动力,进而虚度光阴。

        该文指出,这种动机是把学历的衍生功能作为读研的动力,缺少对于学术本身的兴趣,因而也缺少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影响读研的收获和成效。“仅就改善就业,的功利目标而言,这样的读研方式,其实已经很难保证3年后他们就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动机状态下,他们的求学体验也很难幸福,因为如果不具备学术热情,研究生阶段所必需的大量的阅读、研讨、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写,都可能让他们痛苦不堪。”

        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如果抱着其他目的考研、读研,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综合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合适的路。

        (摘自《中国青年报》,叶玉婷《逃避式考研渐热:留恋校园?恐惧社会?》,2019年7月29日)

        材料二:

                              

        图一《2007-2016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情况》          图二《2009-2019考研全国报考人数统计

        (图片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图数馆:一半博士要求延期毕业,“明星学霸”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背后扎了谁的心?》,2019年2月13日)

        材料三:

        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淘汰机制,对不合乎要求的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严格学风的表现。这能警示学生,督促其专心学业和科研,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众所周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学历贬值似乎已成普遍认知。在此背景下,如果不狠抓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无疑会加速学历贬值,影响公众对我国高校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信心。此前坊间流传着“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正说明了“严进宽出”现象的普遍性。

        除了警示作用,对长期不毕业的学生进行裁汰,也在公平性上迈出重要一步。要知道,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每年的招生指标都是有限的。那些偏离研究生学习的学生,是现实版的“南郭先生”,他们长期占用着高校的教学资源,这对其他潜在入学者是不公平的。

        高校清退研究生是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上的自我革新,对纠正以往“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大有裨益。从目前来看,被清退的不合格研究生相对于庞大的基数而言,比例不算大,学校还是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容错空间,处置措施称得上是人性化。

        当然,我们在为淘汰超学制研究生叫好的同时,也应反思高校人才培养的体制性问题。近年来,高校教育资源的丰富并没有跟上研究生扩招的步伐,有些高校甚至出现“本研倒挂”现象,造成教育资源被稀释。一定程度上,扩招会造成导师带的学生过多,很容易分散导师精力,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进度,拖长其毕业年限。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及早正视和解决。

    (摘编自澎湃新闻《韩中锋:清退不合格研究生,“严进严出”当成常态》,2019年3月17日)

    1. (1) 下列不属于“就业难催生考研热、读研热”弊端的一项是(    )
      A . 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影响读研成效。 B . 被动学习,对学术研究本身缺少兴趣和热情。 C . 研究生阶段求学生活的幸福感会降低。 D . 研究生扩招,学历贬值已成普遍认知。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学生带着改善就业的功利目的读研,并没真正做好读研准备,而研究生阶段需要深入的专业学习和大量的时间投入,所以读研效果一定不会理想。 B . 对比十年中报考研究生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生规模增大,而竞争也随之加大,这说明基于推迟就业读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C . 2007-2016年,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只在2010-2011年增长幅度出现了较大反弹。 D . 高校清退研究生有助于倡导“严进严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提高研究生质量大有裨益,也体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体制上的革新。
    3. (3)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培养优质研究生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