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上·越秀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津,有片古桑林

        黄河万年流淌,桑林千年不老。伟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我们提供了自然界的黄土——最充分的劳动材料;勤劳的祖先又对故道里的黄土进行耕作加工,创造了物质财富及与之相应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夏津古桑林里所珍藏的文化遗产。

        对中华民族来说,黄河的伟大是说不尽的。我曾在上游,看刘家峡的绿波;在河套看八百里麦浪;在壶口瀑布听虎啸龙吟之声;今天又在它的下游,看到它如何为炎黄子孙造就这一望无际、直达海边的大平原。

        黄河造地是借其巨大的水能,经年不断地搬运泥沙来完成的。黄河每年从上游向下搬运泥沙十六亿吨。这是怎样的一个巨人,一个移山填海的大力士啊!夏津,传夏代之黄河渡口,可见其地历史悠久。黄河冲出龙门,行至河南、山东,挟带大量泥沙,早已高出地面而成悬河,稍不小心便崩堤决口,隆隆而下。据史料记载,自周至清代,黄河在夏津一带曾多次改道,二十多次大决口,一千五百多次小决口,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养蚕织帛。

        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夏津黄河故道上还遗存了这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让我们一窥原貌。虽然起伏的沙丘早已为桑林所覆盖,但还能看出沙山的旧貌。那屹立于沙丘顶上的老桑树,就如黄山迎客松一样,傲骨嶙嶙,又笑容可掬。我问,黄河决口,水漫平川,怎么会沙丘起伏呢?当地人说,你不知洪水过后,先是太阳晒,旱魔肆虐;风灾接着而来,吹沙成丘。这故道就如山峦一样起伏不平。现经历代一锹一镐地挖,大部分沙丘都推成平地。可知先民治沙造地,经多少年才有这沧桑之变。这里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鲁缟”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

        桑树这种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个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在古桑园行走,几乎每棵树都有合抱之粗。树皮特别粗糙,那一条条的奔走的纹路,都能插进一根手指。大概是为了便于采桑,桑树大都经人工修剪,离地一人高即向四边分杈,树冠极大。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因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但奇怪,不管多老的桑树,树身整体都很平整匀称,它不像老槐树那样浑身堆满高高低低的疙瘩,也不像老柏树那样会将树干拧成麻花。它是那样的安详,虽年迈仍留意衣着,讲究仪表,树纹粗而不乱,树干短而茁壮,手掌大的绿叶油油发亮。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给你一个惊喜。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采桑的美丽诗句。

        园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株树都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树龄,两株都以“龙”命名。“腾龙”那株,一出地即腾空而起;“卧龙”那株,因雷击劈为两半,树皮爬地行数米后又跃起再生枝长叶。第三株最奇,被封为“桑椹王”,出地半人高后即分为五杈,当地人说是如来的手指,每根指头也有一抱之粗。人们在树下,可以与先民从容对话。

        黄河万年流淌,桑林千年不老。什么是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什么是人文森林,就是记录、保存有人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森林。人文森林愈老,它所积淀的文化就愈深厚,这有点像考古学上说的文化层。并不是所有的森林都有文化,事实上许多森林都是自然态森林。恩格斯说:“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伟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我们提供了自然界的黄土——最充分的劳动材料;勤劳的祖先又对故道里的黄土进行耕作加工,创造了物质财富及与之相应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夏津古桑林里所珍藏的文化遗产。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的第二段,作者用一组排比句去表现黄河“说不尽的”伟大,既描绘了黄河在不同地段的不同风貌,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对夏津一带地貌历史的介绍。 B . 文中既插入了史料的记载,又联想到古诗中的诗句和恩格斯的话,跨越古今中外,纵横捭阖,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但又始终紧扣主题,做到形散而神聚。 C . 文中将老桑树与老槐树、老柏树,还有枣树进行对比,反映出作者知识的丰富,观察的细致,也突出表现了桑树“像一个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的特点。 D . 文中介绍和描绘三株树龄在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古桑树,是因为它们最能代表夏津古桑林的风采,它们的名称也都有特色,都充分地体现了各自的形态特征。
    2. (2)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 (3) 文章写的是夏津的古桑林,却在开头和结尾用不少的篇幅描绘黄河,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