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安徽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年间“(人口)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仅江苏镇江木渎镇“烧锅(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计日耗米万石”。为此,乾隆帝“令地方官严行查禁,勿使靡费米粮”。官员规谏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实不可以轻举”,乾隆认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议。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尽毁曲酒工具、民间自用一概禁绝等作法,引起民怨。乾隆对于要求放宽禁令者,一概不准,也不赞成过激行为,官员左右为难。整个乾隆时代“通邑大都车载烧酒贩卖者正不可以数计”,禁酒政策效果微弱。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二:1829年,英国禁酒运动开始。中产阶级希望通过禁酒将他们推崇的“自律”“自助”等价值观灌输给工人阶级,他们宣扬工作是成功的关键,饮酒滋生懒惰等恶习。中产阶级建立禁酒厅,开放俱乐部,方便工人社交。工人阶级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些价值观。1832年一1853年,运动进入绝对禁酒阶段。 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组织,接过禁酒运动的领导权。这些组织宣扬“自力更生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很多工人在宣传的影响下开始努力攀爬英国社会的阶梯。这一时期,作为“全民酒”的啤酒人均消费量急剧减少。酗酒被英国人普遍视为不可接受的恶习,直至今天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

    ﹣﹣摘编自许志强《19 世纪英国禁酒运动与工人文化转向》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推出禁酒政策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效果微弱”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乾隆时期的禁酒相比,概括英国1828﹣1853年禁酒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禁酒运动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