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北京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氾论训(节选)

        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 , 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

        夫人之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 , 若其大略非也,虽有闾里之行,未足大举。夫颜喙聚,梁父之大盗也,而为齐忠臣。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侩也,而为文侯师。景阳淫酒,被发而御于妇人,成服诸侯。此三人者,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灭者,其略得也。季襄、陈仲子立节抗行,不入污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不能存亡接绝者何?小节伸而大略屈。故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

        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其行者也。夫尧、舜、汤、武,世主之隆也;齐桓、晋文,五霸之豪英也。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方正而不以割,博通而不以訾,文武而不以责。求于ー人则任以人カ,自修则以道德。责人以人カ,易偿也;自修以道德,难为也。难为则行高矣,易偿则求澹矣。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考;明月之珠,不能无颣。然天下宝之者何也?其小恶不足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也,而忘人之所修,而求得其贤乎天下,则难矣。

        夫百里奚之饭牛,伊尹之负鼎,太公之鼓刀,而其美有存焉者矣。众人见其位之卑贱,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以为不肖。及其为天子三公,而立为诸侯贤相,乃始信于异众也。夫伊尹发于鼎俎之间,太公出于屠酤之肆,百里奚兴于牛颔之下,洗之以汤沐,祓之以爟火,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内不惭于国家,外不愧于诸侯,因符势有以内合。故未有功而知其贤者,尧之知舜;功成事立而知其贤者,市人之知舜也。若释求贤之度数 , 而求之于朝肆草莽之中,则其失人也必多矣。何也?能效其求,而不知其所以取人也。

    【注释】①澹:通“赡”。足;满足。②颣:缺点,毛病。(③度数:标准,准则。

    (取材于《淮南子》,有删改)

    1.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总其略行                 略行:大致的行为 B . 未足大举               大举:重用 C . 立节抗行                 抗行:坚持高尚的行为 D . 人之所短也    志:记着
    2. (2) 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求于一人则任人力                    为不肖 B . 市人知舜也                               晋国大驵侩也 C . 及其天子三公                            而齐忠臣 D . 夫发鼎俎之间                           外不愧诸侯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失贤之数也                 这就会失去众多的贤才 B . 无问其小节                     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 C . 不足以为累                     不应该成为他的累赘 D . 訾行者不容于众             对别人吹毛求疵的人不会被众人所容
    4.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引用诸多事例进一步说明一些古人虽然犯了错,但因为优点大于缺点,他们最终还可称为贤才。 B . 作者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陈述观点,意在提醒管理者辩证地看待属下,要明确选贤才的标准和原则。 C . 作者举季襄、陈仲子的正面事例,是为了赞扬他们的品德高尚,行为清高,即使饿死也要坚守节操。 D . 作者认为君子应端正耿直又不锋芒毕露,博学多才而又不嘲讽别人,文武双全而又不因此苛求别人。
    5. (5)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与本文作者的观点有何不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