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综合题
  • 1. (2016·陕西模拟) 近代以来生产力进步,东西经贸交流频繁。阅读材料浇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方面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概括此家丝厂初期经营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后期经营改善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