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选段,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胜:尽。 B . 以时入山林            斤:斧子。 C . 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夺取。 D . 鸡豚狗之畜              彘:猪。
    2. (2)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王道始也申以孝悌之义 B . 王好战,请战喻申之孝悌之义 C . 寡人之于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D .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龟玉毁
    3. (3) 对这部分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三组句子,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从语言形式上看,构成排比、对偶。从表达效果上看,气势充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B . 第二段文字,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C . 第三段运用比喻论证方法,批驳人死罪岁,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显示了孟子的辩才。 D . 第三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
    4. (4) 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