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6·徐州模拟) 20世纪初的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想广泛流行。鲁迅以他犀利的文字,全面且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性格弱点,成为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的集大成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初的革命是排满,容易做到的,其次的改革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于是就不肯了。所以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

    ——鲁迅《两地书》

    材料二:最内讼(内心自责)的人,是在幻想中求满足。……倘使不幻想满足的事情,就常常保留住自卑的习气。慑服,曲媚于其苛虐之父执,师长或长兄,而成为一卑以自牧之奴儿。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材料三:在中国历史近现代转型的巨大变革时期,鲁迅那代知识分子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缠绕着非常复杂的关系。……那代文化精英选择决绝而激进的反传统文化姿态来寻求民族文化观念的彻底变革,从而推进民族整体的现代化变革。但鲁迅不主张全盘西化,他只是强调对于阻碍民族走向“民主”“科学”现代进程的封建礼教予以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对于束缚社会民族发展的部分文化传统予以坚决地变革和扬弃。

    ——高小弘《论鲁迅思想中的传统文化血脉——以鲁迅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为中心》

    材料四:鲁迅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对我国民性的探索,其实质是探索众人的现代化问题,也就是重塑和培养具有现代人格素质的中国人的问题。……在今天继续学习和研究鲁迅的“立人”思想及改造国民性思想,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王书声《鲁迅后期对国民性的批判》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排满”革命的实质及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2. (2) 据材料二,概括国民“坏根性”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鲁迅那代知识分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鲁迅是如何改造国民性的?

    4. (4) 据材料三,四,指出鲁迅对国民性探索的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