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0八下·郯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材料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 (1) 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 (2) 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 (3) 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4. (4) 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5. (5) 据材料五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6. (6) 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