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九下·北海月考) 现代文阅读

    中国古代灯文化

    高蒙河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

        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

    ⑥灯具是人类不断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产物。它的发明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⑧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⑨据《清稗类钞》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15盏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没有引来雷击,反而与日光一样明亮,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4期,原文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古代的灯”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灯彩是日常实用灯具,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到近现代,各地还保留着这一风俗。 B . 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是中国灯文化的两个系统,并行演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 C . 中国传统灯具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 D . 中国传统灯具的典型代表是长信宫灯,其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2.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题目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第①段通过列举故宫元宵节活动的例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灯具发明时间之早。 C . 第⑤段加点词“差不多”表明50多处松枝全部点燃达到的亮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 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中国古代灯具的作用、近代灯具的变化史、现在灯文化的发展状况。
    3. (3) 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赏灯这一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 B . 中国古代灯具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但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已经落伍很多了。 C . 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时,人们认为电灯会引来雷击,但在试装之后,才发现电灯的好处。 D . 近年各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再次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