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 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道者,所舒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传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宋朝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朝廷权贵对理学掀起了一场史所罕见的残酷清算。党争之下,朱子门人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遭到严重打击。
——整理自《宋明理学》
①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一生强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朱熹“三札”主张提出的背景。
②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是宋代以后“新儒学”的代表性成果。
试结合朱熹一派命运分析理学地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