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包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目送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

    (相关链接)

    认识作者:

    龙应台,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高雄县大寮乡,一九七四年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台湾、德国多所大学。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三年春为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现任教于香港大学及台湾清华大学。著有《野火集》、《银色仙人掌》、《百年思索》、《我的不安》、《孩子你慢慢来》等十多部作品。

    龙应台近年常驻三个地址:香港沙湾径二十五号滨于海、台北仰德大道白云山庄藏于山,金华街月涵堂隐于市。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推动全球意识之余,最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抱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编辑推荐: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彷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最强新作:

    花枝春满,悲欣交集

    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

    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

    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网友三:没办法的事,对谁都一样,走就走吧。——《目送》超脱!

    龙应台语录:

    ①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数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

    ②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写给儿子华安的一段话)

    1. (1) 文章写了几次“目送”的场面,请你补充完整以下概括。

      ③儿子二十一岁时,目送他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

      ⑤父亲生病住院,我要回学校工作,目送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

      ⑥父亲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亲进入炉门。

    2.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①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②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3. (3) 本文的题目“目送”,联系全文分析“目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 (4) 文章的第十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5)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6. (6) 仔细阅读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仿照网友评价句式,结合文本简要阐述。

      我的评价:

    7. (7) 这篇散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你认为《目送》与《背影》在主题意蕴有何异同吗?请深入探究。
    8. (8)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话在文中两次出现,请联系全文及龙应台语录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