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卿,天水陇西人也。父刚,周大将军。仲卿性粗暴,有膂力,周齐王宪甚礼之。从击齐,攻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等五城,尽平之。以功授大都督,寻典宿卫。平齐之役,以功迁上仪同,兼赵郡太守。
高祖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复镇平凉,寻拜石州刺史。法令严猛,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皆称其能。拜朔州总管,于时塞北盛兴屯田,仲卿总管统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仲卿因是间其骨肉,遂相攻击。启民窘迫,与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余驰援之,达头不敢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余家。其年,从高颎指白道以击达头。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虏相遇,交战七日,大破之。追奔至乞伏泊,复破之,虏千余口,杂畜万计。突厥悉众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拒战。经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虏乃败走。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恆安。以功进位上柱国,赐物三千段。
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因劳之曰:“知公清正,为下所恶。”赐物五百段。蜀王秀之得罪,奉诏往益州穷按之。秀宾客经过之处,仲卿必深文致法,州县长吏坐者太半。上以为能,赏婢奴五十口,黄金二百两,米粟五千石,奇宝杂物称是。炀帝嗣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书事。其年,卒,时年六十四。谥曰肃。赠物五百段。子弘嗣。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
-
(1)
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B .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C .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D . 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其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
-
-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将军,中国古代武官职名,秦汉、三国时期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隋唐以降除出征加尊号外,大将军已属空衔,无统兵实权。
B . 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C . 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简称为“汗”,相当于汉语中的“国王”或“皇帝”。
D . 益州,古九州之一,治所在蜀郡的成都,三国时期刘备在此建立蜀汉。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仲卿擅长打仗,屡建功勋。他本是北周的官员,南征攻打齐国平定了五座城池,齐国被平定后又因功被授予上仪同的勋官。
B . 赵仲卿执法严苛,手段酷烈。即使一点点过失,他也毫不宽容,连有地位的长史犯到他手里,都一样严厉鞭打不给情面。
C . 赵仲卿镇守边境,用各种手段对付突厥。他用离间计挑拨启民可汗和部民的关系,又趁机招诱他们投降,人数达至二万余家。
D . 赵仲卿残酷暴虐,想方设法抓人入狱。蜀王杨秀有罪,皇帝派他深究此案,他把杨秀宾客所到之处的州县官吏,罗织罪名大半牵涉案中。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
②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