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16八下·丹阳期末)

    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项主要任务便是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为此,在“一五计划”当中,国家将株洲等15个城市列为重点建设的大工业城市,并集中主要力量实施外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156个重点项目中,株洲占有4个,即扩建331厂,新建硬质合金厂、发电厂、洗煤厂……新中国的宏伟工业蓝图由此展开,工业株洲的华丽篇章开始书写。

    ──《株洲日报》

    材料二:如图所示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四: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1993.11。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的重点。

    2. (2) 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4. (4) 根据材料四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几则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