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剧批评的历史几乎跟戏剧本身一样久远,它在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广阔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将杂乱无序的欣赏体验条理化、理论化,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戏剧批评的对象,首先是上演剧目。每有新戏上演,或旧戏重排,往往跟着一大堆评论发表。 很多戏在每轮演出过后,往往都要根据观众反应和批评家意见,做些调整与改进。许多经典剧目都 是在批评家和观众的千锤百炼下,经过一改再改才形成的。如曹禺的《雷雨》,最初发表时本来有序幕和尾声,但极少被导演采用,批评家也普遍认为它消弱了原作的悲剧效果和批评力量,因而在后来作者自编的各种版本中就都被删除了。但剧作家、导演、演员对观众反应和批评家意见,应该择善而从,切不可盲从。《茶馆》首演于 1958 年,最后以沈处长的三个“好”字结束,而到了1963 年在批评家的指导下《茶馆》多了砸教堂、贴标语、抓学生等情节,全剧以“红大专”收束,改变了原作的情调和主题,直到“文革”后夏淳重排时才改正过来。

        戏剧批评也是观众交流欣赏体会的高级形式,所谓“高级”,是说戏剧批评是理性的分析,而欣赏则是感性的。感性经验既鲜活生动,见仁见智,带有很大的个人局限性,理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避免主观偏见。观众不仅要看戏,还应该读评论,听听别人的意见,也许会发现许多意想 不到的东西。如“反右派”运动之后,田汉作《关汉卿》,塑造了一个为民伸冤、反抗强权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次年郭沫若出版《蔡文姬》,写的是一个女诗人“归汉”的故事,歌颂了曹操文治 武功。表面看起来,两个戏各具特色,是由于导演的关系,后者的舞台艺术还超过了前者。但是,如果联系到两位作者的品性和他们在反右中的经历,恐怕就分出个思想高下来了。所以,我们需要读读有关评论,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科学的批评能够澄清思想、解除疑惑,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

        戏剧批评更像是一座桥梁,一边连着创作和演出,一边连着读者与观众,两头都得熟悉,但却不属于任何一方。它是一项独立的认识活动,其使命是在艺术跟生活的结合处发现人,发现美。别林斯基说:“批评渊源于一个希腊字‘判断’,意思是‘做出判断’;因而批评就是‘判断’。”判断什么?当然是各种艺术现象的是非优劣,来龙去脉。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是批评家对现实的认识。 别林斯基认为:“批评总是跟它所判断的现象相适应的,因此,它是对于现实的认识。”

        鉴于此,今天的我们需要的仍然是独立自主、不溢美、不阿世、实事求是的戏剧批评。

    (节选自《戏剧艺术十五讲》,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批评家普遍认为曹禺《雷雨》的序幕和尾声削弱了原作的悲剧效果和批判力量,因而在后来一些版本的作品中,序幕和尾声都被删除了。 B . 在夏淳等批评家的指导下,《茶馆》一改原作的情调和主题,安排了砸教堂、贴标语、抓学生等情节,并以“红大专”收束整个作品。 C . 《关汉卿》塑造了为民伸冤、反抗强权的平民知识分子,《蔡文姬》写的是女诗人“归汉”的故事,两者各具特色,没有比较的价值。 D . 俄国理论家别林斯基认为“戏剧批评”就是判断,是批评家依据对现实的认识而对各种艺术现象的是非优劣,来龙去脉进行判断。
    2. (2) 下列对文中“戏剧批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戏剧批评的历史和戏剧一样久远,它以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广阔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能够将杂乱无序的欣赏体验条理化、理论化。 B . 不是所有的戏剧批评都是正确的,有的甚至会改变原作的情调和主题,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对观众反应和批评家意见切不可盲从。 C . 观众有必要去读读有关的戏剧批评,这样就能避免主观偏见,得出一些比较深刻的结论,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D . 戏剧批评连接着创作和演出、观众与演员,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虽要熟悉两头,但它绝不附属于任何一方,是一项独立的认知活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