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兴平②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③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要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讷:言语迟钝,口齿笨拙。②兴平:汉献帝年号。③稆:野生稻。
(节选自《三国志·王肃传·注引》)
①惩山北之塞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