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安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古文化发展序列清晰,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文化区,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先后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等发展阶段。马家浜、崧泽时期的文化积累为良渚文明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良渚文明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2300年,这是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特殊时期。经历黄河流域庙底沟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油子岭文化、凌家滩文化、崧泽文化和北方地区红山文化的扩展与融合的大发展之后,各个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逐渐走向一段稳而快速的发展阶段。良渚文化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支。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正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鉴于此,我们认为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这一时段,可称为良渚时代,它上承庙底沟时代,下启龙山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

        良渚文明的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地区,处于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C形盆地北部。古城南北分别峙立着大遮山和大雄山两座天目山余脉,西部散布着一系列低矮山丘,这三处山体均距古城约2公里,向东则是敞开的平原,总体有一种以山为郭之感。发源于天目山脉的东苕溪,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流过,最终向北注入太湖。可见,古城所在的区域有着广阔的腹地、优越的自然环境,由此带来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良渚古城遗址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是良渚文明的都城,它与良渚玉器等一同构成交通条件。

        自2007年良渚古城发现和确认之后,经过七八年不间断的考古发据、调查和勘探,我们对良渚古城的结构布局和格局演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可分三重,最中心为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宫敝区,其外分别为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面积约800万平方米的外城,堆筑高度也由内而外次降低,显示出明显的等级差异。同时,古城北部和西北部还分布着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和与天文观象测年有关的瑶山、汇观山祭坛,在古城外围也存在着广阔的郫区,良渚古城核心区、水利系统、外围郊区的占地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规模极为宏大。整个城市系统的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显示良渚先民在规划古城时的广阔视野。

        良渚人创造的规模庞大的城市系统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辉煌的属章。莫角山宫殿区堪称中国最早的宫城,宫殿区的面积要远远超过年代更晚的龙山时代的石峁、陶寺和夏代的二里头的宫殿区或宫城。宫殿区、内城、外城的格局类似后世都城中宫城、皇城、外城的三重结构体系,这是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以8平方公里的外城计算,其占地规模一直领先了1500年,直到距今3500年前后才被郑州商城超越。

    (节选自刘斌《中华文明始于股商?良渚文明破除此国际偏见》,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直系继承。 B . 经历文化扩展与融合的大发展后,良渚文化逐渐走向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 C . 良渚古城因南有大遮山、北有大雄山、西有矮山丘、东有平原而交通便利。 D . 良渚古城核心区分莫角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三重,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论述了良渚文明诞生的条件以及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意义。 B . 文章先后评介了良渚古城的地理环境、布局特点,呈现出层进式的结构关系。 C . 文章列举了良渚古城城市布局等考古数据,这些数据是相关推论的重要依据。 D .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肯定良渚古城在中国城市建筑史上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良渚文化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文化,它先后经历了许多文化发展阶段。 B . 良渚文明与古埃及、苏美尔等文明始出年代相当,这一时期可称为良渚时代。 C . 良渚古城建筑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显示良渚先民规划古城的广阔视野。 D . 良渚古城所开创的三重城市结构体系,对后世的城市建设具有很好示范效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