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大兴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之学者,从数千载之后,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 , 而为之摹写其精神,仿佛其语气,发皇其义理,若是者谓之经义。其体为古文之所未有,发端于宋,至明而极变态,斯亦文章中之一奇也。

        其道譬之于画家之写生者也。写生之技,莫妙于传神,然亦莫难于传神。苏子瞻以为传神之难在目 , 其次在颧颊。目与颧颊似,余无不似者,眉与鼻口,可以增减取似也。吾以谓经义者,择圣人之言而命之题,夫题之目与颧颊者,其义理也。题之眉与鼻口者,其语气也。目与颧颊之精神得,而眉与鼻口之精神亦无不得矣。苟为不得其神,则注视者一人而无毫发之似,衣冠形骸之具,而与其人无与也。今之作者,大抵尽衣冠形骸之徒具者也,甚或衣冠形骸之亦不具者也,岂可以代圣人而为之立言乎。

        子瞻又言,传神之道,法当于众中阴察之然则欲得圣人之天 , 亦不可无以察之矣。夫惟沉潜反覆于《论语》《孟子》《易》《诗》《春秋》《礼记》,因遂旁涉于庄、屈、韩、柳、苏、王之文章。夫而后一题入手,其神之所在,而举笔之,而圣人之天可察,而圣人之意可得也。

        余少从事于经义,即厌世俗之文,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自是穷搜博采,选录千余篇,多世间之所未见,而亦不拘于科目,凡诸生未遇者之文,皆入焉。余之经义,大抵多得力于此。而今岁之春,友人为余而布之。工既竣,而余乃以传神之说发明经义之为道,以告今之作者,毋衣冠形骸之徒具,并衣冠形骸之不具,而必思夫得圣人之意;又劝之以悉屏去世俗之文 , 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

    (取材于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有删改)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仿佛其语气                仿佛:体会,摹拟

      发皇其义理                发皇:阐明,阐述

      ③至明而极变态              穷:不得志

      ④衣冠形骸之具              徒:只,仅

      其神之所在                  相:省视,查看

      ⑥而举笔之                貌:描绘,摹写

      ⑦友人为余而布之             刊:修订,排版

      ⑧而一意讽诵研穷于此书           讽诵:规劝,劝读

      A . ①④ B . ③⑧ C . ②⑥ D . ⑤⑦
    2. (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想像圣人之意代为立言 于是想像圣人的思想代他们发表观点 B . 若是者谓之经义 像这样的文章就称之为经义之文 C . 法当于众中阴察之 (画人物能传神)的方法应当在众多场合中暗暗观察这个人物 D . 而惟有明先辈之是尚 却只是明代先辈们有这样高尚的品质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世之学者写经义这种文体的文章,要摹写圣人的精神、语气和义理。 B . 经义创作的规律与画家写生是一样的,前者传神在题目,后者在眼睛。 C . 作者认为反复研读圣人们的著作,就可以学到圣人的根本立场和思想。 D . 作者为自己搜集的小题文写序,用传神的说法形象阐明经义形成的道理。
    4. (4) 将下面语句译为汉语

      ①苏子瞻以为传神之难在目

      ②又劝之以悉屏去世俗之文

    5. (5) 本文运用类比论证法阐述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