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太祖受命 , 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曰:“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薙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使还,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 , 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辛仲甫传》,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B .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C .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D .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命:受天之命,古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文中指宋太祖称帝。
B . 中使:宫廷中派出的使者,一般都肩负皇帝的命令,大都由宠信的宦官担任。
C . 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D . 代归:又称代还,指任外官者期满回到家乡,文中指辛仲甫从陈州回到家乡。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辛仲甫公正严明,为百姓伸张正义。郭崇的一位亲信官吏所辖百姓有被抢劫的,诉说暗中认出贼寇的首领就是捕盗的官吏,官府不敢追究,辛仲甫请求亲自去逮捕,后来请求更换官吏来审讯。
B . 辛仲甫冷静沉着,助郭崇自辨嫌疑。郭崇因陈思海的中伤受到皇上猜疑,担忧苦闷,不知所措,辛仲甫建议郭崇派僚属跟随中使,密切关注调查,相机而动,中使认为郭崇没有其他意图。
C . 辛仲甫睿智机警,让叛乱自动消解。辛仲甫主政彭州时,州卒密谋叛乱;辛仲甫出城巡视,发现护城河草木茂盛,可以藏匿埋伏匪人,命令烧毁、制除,叛党误以为阴谋泄露,前去自首。
D . 辛仲甫不辱使命,对辽主以死抗争。辛仲甫在任起居舍人时本命出使契丹,应对辽主的提问时,不卑不亢,不失大国风度,面对辽主的强留,辛仲甫以死抗争,辽主最终也没能使他屈服。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
②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