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宋)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① , 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②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时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节选自《文与可画筼笃谷③偃竹记》
【注释】①蜩(tiáo)蛇蚹(fù)蝉后腹上的横纹, 蛇腹上的横鳞。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蜩腹蛇射。②与可:即文同, 字与可; 北宋著名画家。③赏筜(yúndāng) 谷:在洋州(今陕西洋县),盛产竹。
【乙】画竹题记
(清)郑燮①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②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③也,独画云乎④哉?
【注释】①郑燮:即郑板桥。②意在笔先:谓创作中构思在落笔之前,无论写字、作画、诗文创作都是这样.③化机:自然的机运。④云乎:语末助词。
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②倏作变相:
③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