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下·锦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相当多的传染病是不治而愈的,麻疯病到后来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而人类的机体在每一次感染后,会自动产生抗体,抵挡类似疾病的再次侵扰。在机体与疾病此消彼长的无数次较量中,人类将自己的生命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为生命机体构筑了一个持续向上攀升的平台,生命在与疾病的对抗中进化。这是一个自然完善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医学先哲希波克拉底就已认识到疾病是一个自然过程,机体有自然治愈力,他认为医生的作用是帮病人恢复自身的自然能力,应对疾病,完成身体内部的自然平衡。

    (摘编自高晞《流行病与文明同行?》)

        材料二:

    图1 2003年我国东西中部地区基本经济状况

    图2  2003年肺结核与传染病在中西东部发病率1/10万

    (上表数据源于陈迎春、唐圣春的《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发展比较》一文)

        材料三:

        中医的这种“独特的色彩、风格”,一言以蔽之——以不变应万变也。运用中医理论时病人进行具体的个体化分析,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研究和把握不同的疾病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辨析出患者临诊时的病机之所在,然后据“机”立治法、选方药。这种带有明显的个体化、技艺化的临床决策思维特点,恰恰与现代医学临床决策思维高度的规范化、逻辑化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据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已决定立项启动“中医学的特色优势研究”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确定中医药优势病种。专家已达成的共识是:即西医尚无良好疗效,中医药能够发挥独特效果的治疗领域;西医有确切疗效,但中医药具有独立的临床疗效或中西医结合疗效高于单纯西医药的病种;中医与西医有相同的疗效,但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的病种。对于这种做法,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早在2002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一篇预先为中医准备好的祭文……难道几千年不断发展的中医药学就只剩下文中所说的那点优势吗?!”

    (摘编自张效霞《“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中医最大的特色与优势》)

        材料四:

        比疫病更可怕的,是疫病引起的“恐慌情绪”。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透明度高,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情况,但反过来,也可能导致泥沙俱下,甚至激起非理性的极端情绪。在此次疫情中,不管是吸烟、喝酒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的谣言,亦或是一些毫无根据、违背常识的悲观论调,都是抓住了人性在面对灾难、疾病时的恐惧和怯弱,再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不断放大。这启示我们,在重大疫情中,不仅要和病毒作斗争,也要和一系列不真实的消息、不健康的情绪作斗争。要想取得胜利,既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权威信息的发布工作,提升公开度、透明度,及时辟谣,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对疫情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对战胜困难和挑战保持必要的信心和耐心。当然,理性健康的心态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举措,反过来,更扎实的防控措施才是我们的信心之源。……政策层面的支持、机制上的保障,才能化解各方心中的芥蒂、免除大家的后顾之忧,为包容的社会心态提供土壤。对此,各地政府部门义不容辞,需要拿出更多科学、务实的举措,避免社会情绪的极端化、对立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面对疫情,理性和信心也是一剂良药》)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生命机体自然完善过程中,经过与疾病的无数次较量,人类的生命不断进化。 B . 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传染病防治的效果,传染病流行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C . 中医临床决策思维具有个体化、技艺化的特点,在某些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D . 疫情期间,信息传播快、透明度高,利于人们掌握情况,直接导致“恐慌情绪”。
    2.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图1和图2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传染病发病率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B . 传染病发病率东中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要略高于中部。 C .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高额度的财政收入,即可维持相对较低的传染病发病率。 D .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依然是西部地区沉重的负担,尤其是肺结核占比很高。
    3. (3) 面对疫情,材料提供了哪些有效措施?请加以概括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