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抚顺模拟)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言必信,行必果

        ①子贡请教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大孔子认为要行己有耻,是非观念明确,还要不辱君命,有做事能力。子贡又问: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则强调必须知孝悌。子贡接着问:那么再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②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诚信守诺,恒定坚持,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做事不一贯,就很难立身处世,很难成就大事。因此,诚实无欺,有始有终,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③孔子要求弟子们成为管理社会的“士”,而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标准自然就要高一些,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希望他们起码要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④另外,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士人的最低要求,还因为其中的那个“必”。“必”就是必然,就是走极端。《论语》记载很明确:“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所强烈反对的四种情况之一就是那个“必”,因为如果事情绝对,就走极端。孔子自然清晰地认识到了“能信而不能反”存在的问题。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不仅仅是希望他们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更是要求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将正确的事做到最后。因此,“言必信,行必果”绝不是固执己见、知错不改。

        ⑤那么,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士”的基本要求,是否与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的说法相矛盾?不难理解,孟子是说境界高的人要明辨是非,一旦发现自己言行中的过失就果断改正,而不会沿着错误的路不知回头地走到底。显然,孔子与孟子其实高度一致,他们都认为,值得坚持的前提是要言行合宜,合乎道义。当年,孔子被围于蒲时,盟誓以后得以解围。但是,因为盟誓时受到了要挟,并不真正符合道义,所以孔子没有遵守盟誓。孔子负盟,并非不信。能够明辨是非的君子,是要在坚守道义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⑥孔子当然主张“言而有信”“言必诚信”,他甚至提倡“不言而信”“大信不盟”,但也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早期思想家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感到迷茫。庄子也曾用“尾生溺死,信之患也”来说明以死守信乃是对“信”的误解,如果行为方式偏差了,坚持到底的结果同样可怕。

        ⑦言语诚实忠信,行为笃敬坚守,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孔子解择《周易》乾卦中的爻辞,认为“庸言之信,庸行之慎”日常言论要诚实守信,日常行为要严肃谨慎,自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据《用礼》记载,周代有禁暴氏一职,其职责之一,就是对言而不信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左传》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肯定说话诚实守信对于“立志”的重要性。《墨子》也强调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同样希望人们言行一致。

        ⑧而今天,我们也应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层次、更严谨正确的要求。将“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并要进一步明辨是非,知错要改,只将正确的事做到底。

    1. (1) 概括写出选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限30字以内)
    2. (2) 简要分析选文⑤段的论证思路。
    3. (3) 选文第⑥段加点的词语“这个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
    4. (4) 选文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选出不适合作为选文第⑦段论据的一项。(   )
      A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B .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C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D . 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系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