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安暖相伴
吴玉杰
①近日在美篇上看到一组八十年代初东北农村的系列图片,配上由歌手汤潮演唱的那首《故乡黑龙江》,儿时的记忆如平静的湖面荡起微微涟漪,浮现于脑海。久远的记忆,遥远的村庄,童年的点滴,仿佛沿着时光隧道穿越到那个似曾熟悉却又模糊的时代。
②逝去的那段岁月如今回想起来无比的亲切与难忘,条件虽然艰苦,但在那种环境下,长辈们乐观豁达的精神却影响了我的一生,仿佛什么困难都能抗得过去。
③与现在相比,平素里吃得好些根本不可能,所以赶上过年过节吃得好些便是当时最幸福、最开心的一件事,而如今经济的提升,物质的富裕,让人们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这或许便是人们对传统节日逐渐淡漠的原因。
④那段岁月,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春节了,从节前几天开始,那热火朝天的喜庆场面,便从村头一直绵延至村尾。家家户户糊得通红的纸灯笼,如可爱的孩子一般爬上房前的树梢,只待年迈的村庄安静睡去,他们便迎风笑得村庄充满了勃勃生机。
⑤这时,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和面、包饺子、包豆包,那时的人们基本都是老人与子女同住,人多力量大,在说说笑笑、比着谁包得快中就把几盖帘的饺子包好了,再放到外面冰天雪地里冻上,等过节时再随时拿来煮着吃。
⑥年二十九那天,外公会张罗几个人把辛苦养了一年的猪杀了,用冒火的喷灯把猪头和猪蹄放在火上烤,去掉残余的绒毛,清理干净之后外公就开始烀猪肉、猪蹄,红红的炉膛里噼噼啪啪作响,飘香的杀猪菜伴着升腾的蒸汽弥漫在房前院落。
⑦在外边玩耍的我馋虫被隐隐勾起,没等烀熟就跑进屋里吵着要吃,妈妈见状就在烀好的那一刻,挑些好吃的部位夹到碗里,再倒上点酱油,加入蒜末,喊我过去吃,那真是响当当的美食,时至今日,在任何地方吃的烀肉都无法与之相比。
⑧节日那天的日里,外公带领孙男娣女将红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大人们领着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燃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偶有几个年龄大点的孩子,会迫不及待地穿着新衣服,拿着摔炮在空地上放肆 , 驱散一年的晦气。
⑨偶尔还会有秧歌队走街串巷地到各家院子里扭上一圈,送来新年的问候,外公自会拿出些烟酒犒劳一下人家,我们则凑热闹地跟着秧歌队在后面扭起来,锣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幸福的笑容伴着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也沸腾了寂静的村庄。
⑩夜幕降临时,热闹欢腾过后,外公拿出珍藏的小烧酒,用热水烫上,将家人们召集在一起,将两两一组炕桌分别放在南炕和北炕,大人们一桌在南炕,孩子们一桌在北炕,美酒佳肴布满四个方桌,欢声笑语洒满了温馨的小屋,推杯换盏间就这样将一年的疲惫驱散,将新的一年开启。如今想来,这最美的年夜饭,还是当年在外婆家吃的那种滋味。外婆七个儿女,加上老老少少,三十来口人,在那两间简陋的土坯房里过节相当热闹,伴着红红的炉火,欢乐的笑声、飘香的佳肴充满了爱的小屋。
⑪春节过后的那几日的乡村,更是属于我们孩童的白色王国。冰封大地时,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玩雪爬犁,找一处坡状的雪地,拉着雪爬犁走到顶端,坐在雪爬犁上面,拉住绳子,借着惯性往下一滑,感觉自己瞬间飞起来了,欢呼着与其他小伙伴冲了下去,停下后没有歇息,再拉着雪爬犁爬到坡顶,就这样开心地反反复复滑来滑去,不知疲惫,直至太阳落山,脸蛋冻得通红,家人喊着回去,方肯罢休。
⑫如今人到中年,时逢假期还曾与家人们一起开车回到那里,已物是人非,村庄比以往萧条了许多,大部分人都从农村向城里迁移,远离了这里,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也越来越少,但对这片土地的依恋却丝毫没有减退。
⑬岁月已然渐行渐远,那幅人人放鞭炮、家家挂灯笼的画面渐渐尘封,那股飘自外公外婆之手饭香也在鼻尖淡去,那片来自雪地里我们白色王国的欢声笑语也不再在耳边喧哗,但它们却伴随我走过漫漫长路,安暖相伴一生。
(选自“乐享未来”微信公众号,内容略有删改)
① ② 春节白天(日里),我们贴对联放鞭炮,看秧歌表演 ③ ④
①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家家户户糊得通红的纸灯笼,如可爱的孩子一般爬上房前的树梢,只待年迈的村庄安静睡去,他们便迎风笑得村庄充满了勃勃生机。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的加点词语。
偶有几个年龄大点的孩子,会迫不及待地穿着新衣服,拿着摔炮在空地上放肆 , 驱散一年的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