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读诗是一件美妙的事,但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美好,不喜欢读诗的现状却很严峻,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体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严重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阅读的难点。“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而艾青究竟何许人也?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

        艾青是现实主义诗人,时代的歌者。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吸吮着农妇大堰河的乳汁长大,从巴黎留学归来,以一个画家的灵感描摹光与色的变幻;他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监狱中发愤而作,以一个青年的激情奏响抗争之曲;他在不断沦陷的国土上辗转流离,以一个爱国者的赤诚,深沉呼唤自由。

        (材料二)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中学生诗歌阅读“还原”策略

        “还原”策略之一: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

        情绪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前提条件是理解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酝酿情感、表达情感。

        “还原”策略之二:历史研究,还原大时代

        把握时代脉搏,还原大时代,是读懂诗歌的基础。融入历史元素,还原诗人所生活的大时代,重点是要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形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象表征大时代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图片、历史画面、视频等视觉编码形式,还有画外音、《百家讲坛》、音乐等听觉编码形式,以及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等感觉编码形式。

        “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比如,读诗时,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想象等方式,还原诗人当时的创作过程:何时?何地?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此诗为了表达什么?……

        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感性与理性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材料四)

    1. (1) 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用白话文创作的、有固定格律的诗歌类型。 B . 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画面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 C . 还原诗人所生活时代的重点是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抽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D . 意象主要提供的是事物的轮廓、状态、细节、色彩等视觉能观察把握到的东西。
    2. (2) “材料四”是初三某学生阅读《艾青诗选》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应放在哪种“还原”策略中作为佐证材料?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
    3. (3) 以下是某位老师关于《艾青诗选》的教学片段,阅读材料,具体分析这位老师授课时用到了哪些“还原”策略,又与哪些学科进行融合。

      教学篇目:《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准备

      ⑴配乐:曲调悲凉、深沉、催人泪下。

      ⑵配图: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地饱受摧残的具实照片,被日军摧毁的房屋、被杀戮的人民……

      ⑶诗人足迹: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他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根,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

      (二)教师诵读指导

      ⑴还原内心视像:学生根据朗诵内容,想象相关画面。

      ⑵情在声前:根据配图,伴奏音乐,感受诗人的情感,先酝酿自己的情绪,再来发声。

      ⑶现场穿越,说出感受:朗诵者说体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