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安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中访“边城”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边城》)

           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我走进“边城”茶峒,寻访“翠翠”的梦和“二老”的歌。

           溪水是酉水的支流,只有两三尺深,三十几米宽,水流宁静温和。渡口码头是青石砌的台阶,有女子洗衣,小孩玩水。方头渡船仍在。两岸牵着的钢丝绳代替了竹缆。船头立一支竹竿,挂着一个铁环,钢丝绳从中穿过。摆渡人手拿一支短木棒,木棒另一头有个凹槽,将凹槽卡在钢丝绳上一下一下地拉动,船就移动了,缓慢平稳。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事牵连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沈从文选集》)

           时间仿佛凝固了。

           摆渡的中年男子神情淡淡的,同我谈些翠翠的故事:“翠翠嫁到四川秀山,生了两个儿子……”

           过渡的后生、姑娘穿夹克衫、羽绒服,说汉话,已不能分辨是汉族、土家族还是苗族。渡口上方石壁上,刻有沈从文题的“边城”两个字,红油漆有点晃眼。渡口下游200米处,有个沙洲,绿树掩映中,有座用大楠竹和竹篾搭起的屋子。进去一看,有堂屋,有灶屋,摆布些七成新的用具。几个单间的门上贴着红纸,上面写着“翠翠”、“二老”等字样。我想了一会儿,笑了。屋子的主人问我:“吃不吃饭?有狗肉、麂子肉,不贵……”

           茶峒只有几条短街,地面是三合土,有几处是青石板。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墙壁上有不同年代的标语口号,错杂斑驳:“……万岁!”“人人讲卫生,不要随地倒垃圾。”“坚持富民为本,巩固越温成果!”(“越温”是“越过温饱线”的简称)

            街上有商店、饭馆、“满天星录像厅”、“随意唱OK厅”,卖可口可乐,卖VCD。在一大堆港片、西片中,我意外地发现了《战舰波将金号》《罗丹和他的情人》,我买下了。临街的老房子里,一些少年专心地玩“坦克大战”或“魂斗罗”,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

          ‘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因此我写了个小说,取名《边城》……在《边城》题记上,且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长河•题记》)

            我回到渡口,伫立良久。细雨润湿了我的眼,我的心。

        (摘编自2002年7月30日《江南时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中“边城”加了引号,既指自己探访的是沈从文笔下的那个“边城”,同时又有此“边城”已非彼“边城”的意味。 B . 摆渡的中年男子告诉读者翠翠最终的命运,这种看上去近乎美满的结局,不同于《边城》中对于翠翠的描述,没有展现小说悲剧的美感。 C . “渡口上方石壁上刻有沈从文题的‘边城’两个字,红油漆有点晃眼”,“晃眼”一词突显作者对于这种风格的反感。 D . “几个单间的门上贴着红纸,上面写着‘翠翠’、‘二老’等字样。我想了一会儿,笑了。”作者的“笑” 是因为看到“边城”的痕迹无处不在而欣慰。
    2. (2) 本文作者眼中的“边城”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相比有何变化?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
    3. (3) 请结合文本和沈从文的《边城》,谈谈你怎样看待“边城”的消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