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苏州模拟) 阅读下面古文和古词,完成后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己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选)

    (丙)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七岁能文                  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 . 群材以更治              高祖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C . 以不视疾为                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出师表》 D . 物喜,不以已悲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 (2) 根据上下文和《古代汉语词典》判断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奉遗诏听政

      A.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  B.暂且,姑且

      C.衡量,估计  D.变通,不依常规

       

      进贤材

      A.从事,致力 B.追求 C.必须 D.事情    

       

      逾年,病

       
      A . 泡,使渗透 B . 逐渐 C . 浸染,熏陶 D . 若,假使
    3.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帝 召 殊 与 进 士 千 余 人 并 试 廷 中 殊 神 气 不 慑 援 笔 立 成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②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5.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生信条,应该也是晏殊赏识范仲淹的原因,请联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范仲淹是怎样践行自己的信条的。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①夷简:人名。②延州:地名。③碧,同“寨”。

    6. (6) 请写出(丙)词中在意境上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类似的句子。
    7. (7) 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赏析(丙)词中“凋”字的妙处。
    8. (8)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乙)文和(丙)词以及下面材料,就其中“高楼”一点分析该句被人称道的原因。

          材料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材料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