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七下·驿城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只能陪你到这里

        ①我是极不愿意去车站送别的,受不了那离别的气氛,如秋风吹落叶,簌簌,荒凉寂寥,好像随时催发泪腺。然而,弟弟客居他乡,中秋短暂的相聚之后面临着长久的分别,不得不送弟弟到车站。

        ②一路无语,从反光镜中看,弟弟脸色凝重,母亲伤感的叹息沉重冗长,就连一向活泼的侄女墩墩,也一改往日的明朗,打蔫地靠在弟弟身边。

        ③车很快到达动车站,母亲叮嘱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才说“行了,进去吧,只能陪你到这里!”

        ④弟弟拉着行李箱,牵着侄女的手,抛给我们一个背影。过了闸口,那背影在楼梯处渐渐矮下去,最终被高大的广告牌遮住了。我拍拍母亲的背:“走吧,我们也回吧!”

        ⑤母亲还在牵念,还在眷恋,她一步三回头。我知道她是希望弟弟回瞥一眼,然熙熙攘攘的人群,难觅那熟悉的背影。母亲走在我前面,她彷徨的背影,像一只迷途的老鸟,忧郁的翅膀找不到飞翔的航向。她仿佛老了十岁,虽然衣着还光鲜,但那光鲜已被离别压得灰不溜秋。

        ⑥“走吧,回去吧。”我拉住母亲的手,曾经温润的手不知何时布满核桃般皱褶,粗糙的纹理略得我心酸:母亲老了,经不起一次次离别了。

        ⑦“谁让你们小时候经常离开我们,现在这滋味不好受吧。”我说

        ⑧母亲讪讪地笑。

        ⑨小时候,父母在外地经商,一年只有正月回家团聚六天,初五是一定要离开家乡的。离別的场景总是跟喜庆的春节氛围格格不入。

        ⑩弟弟像块黏性十足的膏药贴在母亲的大腿上,无论祖母怎样撕都撕不下来,哭喊声震天动地。后来,祖母在邻居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扯下弟弟,母亲仓皇而逃。弟弟的心像被扯开一个口子,泛着淋淋的血水,扒着窗户喊“妈妈”。母亲颤抖着身子,手背悄悄拭泪,急急走出道坦,转过桥头,淡出了视线。弟弟推开众人,跑向后窗,向着母亲离去的方向哭喊,声音被新年的爆竹掩盖,声嘶力竭的挽留全落进了我的心里,如滂沱大雨淋湿了我整个童年。

        ⑪只能陪到这里——六天,是父母陪我们的时间界限。

        ⑫一晃童年过去了,少年过去了,青春也过去了大半……需要陪伴的人物翻了个儿,变成了日益苍老的母亲。凑巧的是弟弟过年陪母亲的日子不多不少,正好六天。

        ⑬轮回,就这样不期而遇。那头漂染过的青丝中,落了一瓣小小的寂寞。

        ⑭长大后,我分在了城关工作,每逢周末,总是回老家陪祖母一起过。返回单位时,祖母总是一路相送到车站,行在一座座小桥,一个个河埠头把生活虚化成背景。我的手指轻轻滑过老家的竹篱笆,鲜红艳丽的鸡冠花在风中摇曳,咯咯咯的母鸡从竹篱笆窜出,旁若无人地当道觅食,留下一堆冒着气泡的鸡屎。祖母笑骂着母鸡的不合时宜,一路提醒我避开一堆堆“地雷”。

        ⑮后来,祖母生病了,我独自悄无声息地走在越来越冷清的回乡小路上,老家的鸡冠花早已不知所踪,码头上已不见停靠的舴艋舟,我知道祖母有一天也会如这消失的舴艋舟一样零落无踪,独留残破的记忆给我。

        ⑯祖母知道我的脆弱,熬到我成家立业,熬到我生命中有了自己的孩子,熬到我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面对死亡,她才沉眠南山。

        ⑰我送她最后一程,走过熟悉的一线天街,走过铺满水葫芦的轮船埠头,走过虔诚守岁的庙宇,走过恩怨,走过悲喜,走向虚无的空间里。唢呐很悲,呜咽声中棺木缓缓被推进了洞穴,主持丧事的帮工开始封“龙门”。

        ⑱我和祖母之间只隔了一道门,这道门她迈不出来,我亦不能迈进去。我只能陪她到这里。細雨织满了天空,一滴从脸頰上滑下的水,打痛了所有的记忆,那些模糊而清晰的爱的细节在眼前呼啸而过。

        ⑲驿站。码头。车站。机场。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一别无归期。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别的重逢,所有的离别都是此去经年,望断天涯路。

        ⑳没有人能陪你一辈子,即使亲若父母子女,亦只能陪你走一阵子。

        ㉑抽不完的青枝,折不完的柳条,陌上花开,生命列车远驰,靠站时,总有人离开,也有人进来。离开的是我们的先人,进来的是我们的后人。在一场场断舍离中,如有下一个相聚可期,请好好把握,那是漏进生命的一缕微光。

    1. (1) 请按时间顺序,将下面离别的场景补充完整。

      →长大后,在城关工作的“我”每次陪祖母过完周末,便和祖母分别→②→如今,客居他乡的弟弟在中秋短暂的相聚之后,与“我”和母亲分别。

    2. (2) 结合上下文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颤抖着身子,手背悄悄拭泪,急急走出道坦,转过桥头,淡出了视线。弟弟推开

      众人,跑向后窗,向着母亲离去的方向哭喊,声音被新年的爆竹掩盖,声嘶力竭的挽留全

      落进了我的心里,如滂沱大雨淋湿了我整个童年。

      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 (3) “我”知道年迈的母亲经不起一次次离别了,为什么“我”还会说“谁让你们小时候经常离开我们,现在这滋味不好受吧”?
    4. (4) 结尾写道“在一场场断舍离中,如有下一个相聚可期,请好好把握,那是漏进生命的一缕微光!”读了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谈谈。

      【链接材料】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杨绛《我们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