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递上矣。求、下流,圆;求之地中,不更平?”如其言,果得于散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之矣,可理臆断敏?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山门圮于河( )
②求二石兽于水中( )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 )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闻之笑日
B . 当求之于上流
C . 康肃笑而遣之
D . 何陋之有
-
-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喘沙为坎穴。
-
-
(4)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 . 本文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
C . 文中,讲学家的“笑”,是笑寺僧不懂得推究”物理”;而老河兵的“笑”,则是笑讲学家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却还是判断错误。
D . 文中,讲学家认为石兽应是“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而老河兵则认为由于河水的冲激,又硬又重的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应该到河的上游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