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9九上·株洲期末) 阅读

    如何教农民出头

    陶行知

        ①如何教农民出头?我们可举种棉花来做个比方。农民辛辛苦苦,把棉花收获下来之后,对于棉花就不能自主了。棉花要出头到纱厂里去,纱厂里要他的出头费。纱厂以逸待劳,价格随意而定。农民为经济所迫,不得不低价出售。再进而至于由纺纱厂到织布厂,由织布厂到市场,没有一个关口不是有人要收很重的出头费。到布出卖的时候,农民买进来穿是很贵的棉布衣。棉花出售时是何等的便宜,穿布时却是大大的昂贵起来了。我们现在要想个法子,把纺纱厂、织布厂以及市场打成一贯,使农民能执工商业之牛耳,则棉花可以出头,种棉花的人也跟着棉花出头了。依我想来,这是可以做得到的。比方:以江苏省来说,江苏一省有二千五百万的农民,以五个农民为一家来计算,统共有五百万个农家。如果每家出一元,可以得到五百万元之数。有这五百万元,便可以兴办农民纺纱厂,农民自己做股东,把农民自己所产的棉花,送到农民自办的工厂里去。再每家出一元来办织布厂和商店。如此,二千五百万的农民,不但可以省去出头费,也还可以赚得赢利不少。

        ②孙中山先生的实业大计划,也包括上述的事业。他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与外资来发展国内实业。如果他的计划实行,要想教农民执工业上之牛耳,就得教农民实行把民权操在手中,运用国家的权力来出头。国家资本,倘使分别缓急,必定要用来先筑千万里的铁路,因为这是农民出头必由之路。如果工厂里的货物运不出去,则生产过剩,价格低落,实业必归失败,所以筑路是发展实业的第一步。假如国家资本只能先顾筑路,创办纱厂一时不能并举,那么我们运用农民自己的资本与劳力,慢慢儿来开办起来,也是必要的政策。因为政府与农民共同努力,出头当然可以快些。

        ③但如何可以从农民的荷包里掏出一元钱来做股东,以及如何可以使农民执有民权?这两件事须靠我们从事乡村教育诸同志的努力。农民对于这种大规模举动的不明了,与不知民权为何物,固然要靠舆论来鼓吹与启迪,但最要紧的还是重在培植小农民的乡村教师。让乡村教师去教导农民,去聚集资金。我们要想中国活起来,就得要在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头。这个问题很大,希望诸位注意这问题,细细加以研究。

    (原载1927年8月15日《乡教丛讯》第l卷第16期  有删节)

    注释:本篇是陶行知在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演讲词。

    1.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农民要出头,修好铁路是关键。 B . 作者的设想与孙中山的实业大计划不谋而合,可见作者与孙中山一样高明。 C . 作者认为农业是当时中国活起来的根本,而农民要出头需要在工商业上下功夫。 D . 作者认为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农民出头可能更快一些。
    2. (2) 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段以设问开头,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有助于激发读者思考。 B . 举种棉花一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便于读者理解。 C . 把农民出头这件社会的大事提到教育的范畴,充分体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试图以教育来建设新社会的思想。 D . 在农民出头这件事上,乡村教师的作用就是连接村落,募集资金。
    3. (3) 你认为陶行知以教育来改变当时“国贫民弱”的现状可行吗?简要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