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迄今为止,全球现代农业的发展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道路。这类国家耕地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工业技术先进,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优先发展农业机械化,着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大豆、玉米、棉花等资源性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一条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发展道路。这类国家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密集投入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力求克服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追求提高土地产出率,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我国的国情和农情与美国和日本有所不同。总体上看,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人多、地少、水缺”,同时地域广大,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这些决定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不能生搬硬套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以多元化为特征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张红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材料二: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无人农场在人工不进入或少进入的情况下,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源、环境、种养对象、装备等各要素的在线化、数据化,实现对种植养殖对象的精准化管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决策和无人化作业。
物联网技术可以动态感知动植物的状态,并确保它们生长在最佳环境下;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农场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则能够给装备端赋予识别、学习、导航和作业的智能“大脑”,同时为管控平台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决策辅助支撑。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有助于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这也是进军全球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无人农场代表着最先进农业生产力,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表示,“从现在开始布局无人农场技术研发、模式集成、商业机制、支撑政策,对加速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智慧无人农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四:
我国智慧农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落后,但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传感器监测、无线传输、远程监控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逐渐地运用到智慧农业建设中,实现了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智慧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了生产效率。然而,在智慧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人才短缺、农业从业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不高、设备和软件服务成本高、技术实用性不强、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这些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发展智慧农业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支持;农业是一个大行业,需要多年的行业渗透才能彻底地懂得这个行业的发展与问题。
(摘编自《农业3.0:一文读懂智慧农业的底层逻辑和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