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下·胶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学创作也迎来崭新面貌。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重视并尝试这一题材的创作,他们以文学笔触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艺术化再现。生态文学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较以往有所突破,它们在文学版图中的重要性也获得提升。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就有散文《流水似的走马》《遥远的向日葵地》、报告文学《大森林》、中篇小说《蘑菇圈》等多部生态题材作品。

        从作品思想内涵来看,早期生态文学创作者往往直接指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以此呼吁人们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在近年涌现的生态文学作品中,作家更多地把生态保护话题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不断深化,作家写作姿态更加理性。如阿来中篇小说《三只虫草》,没有单纯渲染挖掘虫草的行为对草原植被的破坏,而是更加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是孤立的,应该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等民生举措紧密联系起来。

        在文学表现力方面,生态文学创作也获得进展,生态文学作品正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谱系、多样化的社会视角,带给读者更加丰富新鲜的阅读体验。此前生态文学作家的笔墨往往倾注于对原始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的奇观化赞美,对栖居于原始自然环境中人们生活的传奇式讲述,进而与当代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简单地说,即通过渲染某种陌生化经验激发读者对破坏自然生态行为进行反思,及对原始自然环境产生向往。

        在近年来的生态文学作品中,更多的作家开始用多样化笔触表达丰富立体的情感,展现良性生态环境带给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上的变化。很多作家也开始在生态文学写作中重视融入多学科知识,更加全面与系统地还原生态环境获得改善、科学生态观念建立的过程。如艾平中篇小说《包·哈斯三回科右中旗》,通过老牧民在不同牧区的现场感受,呈现当前经济政策在保护草原生态、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蒋蓝散文《豹典》串连整合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知识,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入地思考。

        当前生态文学创作整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的作家并未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对生态保护工作实际缺乏深入细致的把握,因而或出现科学谬误,或从新闻报道中借用二手信息,用假想、模仿代替踏访、调查,非但没有通过文学创作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反而简化、弱化人们对生态保护实践的认知。

        任何一种文学类型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生态文学也是如此,它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取得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态观念的变化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富成果,为生态文学繁荣发展提供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把生态环境的发展更立体、更全面、更深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在读者心中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生态观念,为人们勾勒出更美好的未来图景,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邱振刚《生态文学创作开拓新局面》)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催生了生态文学创作。 B . 早期生态文学创作者总是以非理性的写作姿态批判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C . 生态文学创作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作家对领域知识的准确掌握,需要他们的实地考察。 D . 只要生态文学全面立体地展现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态势,必定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列举当代生态题材的获奖作品,初步证明其在当前的良好发展与重要性。 B . 文章善用类比论证,通过早期生态文学作品与近年来同类作品的类比来证明观点。 C . 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当下背景与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D . 文章末段指出生态文学作品生命力的源泉是当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
    3. (3) 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