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下·济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说,曰:“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 ,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释】唐、虞、三代: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B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C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D .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这里就是《诗经》,《诗经》也叫《诗》《诗三百》,儒家经书之一。 B . 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而锱铢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 C . 北海,古人认为天下有四个大海,北海居其一,指齐国北边的大海。 D .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太学”一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宣王富有一定的同情心。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齐宣王很同情禽兽,但不大同情老百姓,不能分清轻重、长短。 B . 齐宣王先听进劝谏后又悔而弃之。齐宣王好像谦恭,能听从孟子的劝谏,但最终没能采用孟子主张,也没有任用他。 C . 孟子的社会理想是美好的。孟子把其社会理想描述为: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 当时的诸侯国多崇尚攻伐。秦楚魏齐等国皆务于合从连衡,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而这与孟子的主张背道而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②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5. (5) “唐、虞、三代的德政”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进行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