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威海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思潮,因其大力宣传排满光复,政治改革和复兴古学,所以在资产阶级各派及进步民众中有很大的市场。孙中山曾说“象满清的御史,唐朝的谏议大夫,都是很好的监察制度”,但鉴于“主持风宪”的御史台大抵成为“君主的奴隶”,因此执掌监察权的机构“定要独立"。……欧美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中所遇到的挫折,西方国家学者对三权分立及弹劾制度的一些新见解,也使孙中山萌发出增补三权分立的大胆想法。1906年底,孙中山形成了五权宪法思想,监察独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监察独立的思想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于监察制度以崭新的生命,但在实践中屡遭挫折而始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马克敏、王波《孙中山监察思想述略》

    材料二 抗战时期,国民党推行“溶共”政策,对共产党干部拉拢腐蚀,根据地出现了腐败现象。为此,根据地通过《为人民服务》等经典篇章以及整风运动等对党员干部进行反复教育。……还在政权建设中积极践行“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主张,并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各级政权,发挥党外民主人士的监督作用。各级政府还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关于严格建立财政经济制度的决定》等相关法规,惩治腐化变质、规范权力运行。根据地还进行了“以俸养廉”的尝试,并通过“于部考绩”和“行政督察”的探索,以“发扬民主政治,提高行政效率”。上述措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陈东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监察独立的思想提出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实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