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下·湖南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谥为成季。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適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腼不熟,杀宰人 , 持其尸出,赵盾见之。灵公由此惧,欲杀盾。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未出境,而赵穿弑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成公。赵盾复反,任国政。君子讥盾“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故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晋景公时赵盾卒,谥为宣孟,子朔嗣。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 , 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节选自《史记·赵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B . 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C . 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D . 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顿首,古代礼仪,跪而以头叩地。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B . 宰人,即宰相,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都是一朝一家的主官。 C . 司寇,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名称。西周始置,为最高司法官;周有大司寇、小司寇之分。后世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别称,侍郎则称少司寇。 D . 先君,即已经去世了的君王。先,古代尊称,表示已经去世的人,含有怀念、哀痛之情。先考即已经死去的父亲,先妣即已经死去的母亲。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盾为官,敢于进谏。晋灵公在位十四年时,骄横无理,赵盾多次进谏劝阻;虽劝谏效果甚微,但晋灵公滥杀无辜时还是对赵盾很是忌惮。 B . 赵盾为人,反反复复。襄公死后想立其弟雍为王,但最后却立了太子;他本已逃出晋国,听说晋灵公己死,却又返回朝廷来做官理政。 C . 屠岸贾权力欲强。晋景公时,想诛杀前朝权臣赵盾一家,遭到大臣韩厥的反对,但最终还是未向君王请示,就私自带兵将赵家灭族。 D . 韩厥不畏权臣。当屠岸贾表示出想要诛杀赵家时,他勇敢地站出来为赵盾辩解,还提前向赵盾的儿子赵朔通报了这一消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

      ②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5. (5) 文中说到是赵穿杀了晋灵公,为什么史书上要记载“赵盾弑其君”?请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