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四:儒学经典《论语》中的五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1. (1) 四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 (2) 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3. (3)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 (4) 《论语》中的五句话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理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