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一下·蓝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

    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因在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行理论、数学等领域的优异才能,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条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钱学森的好友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摘编自《此生睢愿长报国》)

    材料二:

    钱学森素以治学严谨著称。在交大求学期间,他就秉承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至今,交大校园里还在盛传他在水力学考试和热工实验报告中“两个100分”的故事。他在科研中形成的手稿,字体工整秀丽,图形表格规范,等号划得如同直线一般,有的计算数字精确到小数点之后8位,充分体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在领导“两弹一星”工程期间,他严格贯彻“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精心组织工程实施,经常亲自到第一线具体指导,在航天界传为佳话,并影响了几代科技工作者。他指导青年同事们,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研究都必须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严密”。

    (摘编自《弘扬钱学森的精神》)

    材料三: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因为无法继续参与机密研究,于是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成为指导国内进行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重要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出了“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科学家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他开始审视中医,还关注建筑与城市的研究,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一文,后又提出“山水城市”的构想。此外,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还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用他在航天实践中提炼出的科学方法来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摘编自《钱学森的遗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学森能够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他在空气动力学等领域所表现的优异才能有关。 B . 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国后参与的许多科研项目对于我国航天事业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C . 钱学森坚信我国航天事业能超越外国人,也因此在航天事业上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 D . 钱学森在科研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哪怕一个小数点也不能失误,对青年他也有同样的要求。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学森作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科学家,他的逝世少有地受到整个社会深切关注。 B . 钱学森创建“工程控制论”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困境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视角,就可能会有新发现。 C . “工程控制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钱学森挣脱专业束缚,启发他研究解读其他科学领域问题大有帮助。 D . 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到祖国,将热血献给当时贫弱的祖国。这启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3. (3) 钱学森被看作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