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7·淄博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齐田单卒败燕军。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乐毅使人献书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选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先王过举,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于甲兵,习于战攻。王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毅使人献书燕王曰      报:答复 B . 于甲兵                  闲:同“娴”,熟悉 C . 之乎宾客之中            擢:奖赏 D . 毁辱之非                离:同“罹”,遭受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故不敢辞说        ②窃大王不取也 B . ①不禄私其亲        ②勇气闻于诸侯 C . ①王欲伐之          ②以所为,求若所欲 D . ①而立之群臣之上    ②相与枕藉舟中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B .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C .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D .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B . 燕惠王继位后中了齐国的反间计,怀疑乐毅,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作大将,在这种情况下,乐毅逃到了赵国。 C . 乐毅认为古代的君子,在交往中决不会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即使含冤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 D . 乐毅回复燕惠王的信主要称赞燕昭王的好处,这实际上委婉地表达了对燕惠王的不满。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敞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

      ②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