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19八上·薛城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中华民国史》

    1. (1) 材料一中“自强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 (2) 分析材料二,洋务运动有什么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中康有为、梁启超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5. (5) 根据材料五,概括“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6. (6)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觉得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