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高三上·运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城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贲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城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 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专门论述了“中华民族”,说明“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动员少数民族参加革命,一直以各民族“自决”相号召,毛泽东认为这一口号已失去了意义,要“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为争取中华民族自决权而斗争。在统一的国家之下,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杭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