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七上·天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儒家经典《论语》开篇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也在于“习”。这里的“习”,是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

                                

    ③“习”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人乐而忘返。在“习”的过程中,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自然万物都能让人感到新奇、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在“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先人未曾解决的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这些使人不由得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④“习”在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满足了人们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渴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掌握真理,就离不开实践。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相反,如果只“学”不“习”,即便“皓首穷经”,很可能也只是一个“书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乐趣了。

    ⑤“习”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知识,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喜悦。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活跃在农业科技实验的第一线。有人认为农业科技实验很苦,袁隆平则认为,“苦中有乐”,乐在“有希望,会出好品种”。他的实验成果,为解决中国甚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毫无疑问,只有通过“习”,人们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一步步攀上事业的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与豪迈。

    1. (1) 下列句子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怎样做到“习”呢? B . “学”与“习”的关系是什么呢? C . “习”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D . “习”对于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2. (2) 下列对文中第④段加点词“书奴”的理解,最恰当的项是(    )
      A . 只是学习知识,没有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B . 只是一味死记硬背,最终沦落为书的奴隶。 C . 不会探索书本中未知的奥秘,无法体会探索乐趣。 D . 一味钻在书中丧失了自己,成为书的附庸品。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从人们熟悉的《论语》篇章引出“习”的意义,点明文章的论点。 B . 第③段指出通过“习”可以激发新思路,发现探索的乐趣。 C . 第④段先从反面论述掌握真理就离不开实践的道理,然后又从正面阐述了只学不“习”,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乐趣。 D . 第⑤段指出“习”可以使人们体验到解决实际同题所带来的喜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