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三上·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答题。

        智者之举事必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 . 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 若舟之与车。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 , 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晋文公欲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子带之难 , 出居于郑,君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天子之难,成教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 , 泽及子孙。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①旷:荒废,耽误。  ②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 ③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

    1.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智者之举事必因时    因:凭借。     ②若是而犹不全也    全:完备。

      ③晋文公欲合诸侯    合:迎合。     ④君奚不纳之    奚:为何。

      ⑤吾其能乎    其:大概。             ⑥勤天子之难    勤:为……尽力。

      ⑦成教垂名    垂:留传。             ⑧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    致:表达。

      A . ①⑦ B . ②⑧ C . ③⑤ D . ④⑥
    2. (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 B . 欲相与定齐国 三个人想要一起努力让齐国安定下来 C . 天下未知君之义也 天下还没有认识到您的主张合乎道义 D . 卒为齐国良工 管仲最终成为齐国历史上的贤良工匠
    3. (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时机,同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 B . 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对谁将会担任齐君的预判不同于召忽。 C . 咎犯预见到晋文公想要称霸,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 D . 管子辅佐齐桓公注重尽人事,他愿意倾听民生疾苦,有利于安邦治国。
    4. (4)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

      ②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5. (5) 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