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八上·嵩县期末)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 , 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托:托付。②之:到…去。③比:等到。④冻馁:使……受冻、挨饿。⑤如之何:对他怎么办?⑥弃:抛弃,此指绝交。⑦士师不能治士: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⑧已:止,这里指罢免。⑨顾:回头看,这里指环顾。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与民之(

      ②必敬必

      ③往之家()  

      ④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3) 语段(一)中,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4. (4) 孟子长于辩论,善于说理。语段(一)(二)中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方法进行说理,请结合两个语段内容做具体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