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九上·西城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如今,户外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运动方式,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然而,近日一则“90后小伙在羌塘无人区失联50天被找到,却拒绝接受行政处罚”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虽然该事件以当事人交齐罚款而告终,但其背后的警示,依然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近年来,一些户外运动越来越刺激,安全之弦却没有越绷越紧。有人仓促开启“说走就走”的户外探险而遇难,有人追求不顾风险的自然体验而被困,有人冒险违规穿越未开发的区域而失联……这些行为违背了珍爱生命、保护自然、遵守法规的原则,引发了严重的事故,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不仅严重威胁冒险者自身的生命安全,更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参与户外运动,需要我们懂得,再精彩的挑战也不及生命珍贵。上述新闻事件中的小伙子们堪称户外运动的资深玩家。曾有一些极限挑战获得成功的经历,这给了他们寻求更精彩挑战的底气。然而精彩不是逞强弄险,不是无视生命的蛮干。著名登山家夏伯渝,在69岁高龄靠一双假肢第5次争取实现登顶珠峰的梦想,在离顶峰只有 94 米时突遇风雪,想到身边5个夏尔巴向导都才20岁出头,冒险硬上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他最终还是毅然做出了下撤的决定——爱护生命为先,这才是户外运动最应该提倡的理念。

    追求挑战乐趣,需要我们牢记,再遥远的眺望也要留意脚下的土地。有环保人士指出,一个易拉罐被大自然完全分解需要200年,塑料制品需要1000年,一个玻璃瓶需要长达200万年。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羌塘荒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探险者在这里丢弃一点垃圾,就可能造成很长时间都难以修复的生态损失。可以说,以亲近自然之名行破坏自然之举,既不是户外运动的风向标,也绝不会成为极限挑战的勋章。对于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而言,宁静才是最大的守护,户外运动要多把这份宁静还给自然。

    每个人都有探索远方的权利,我们也乐于见到失联小伙最终得救的暖心结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接受他们“拒不认错”的任性。这次事件还警示我们:进行户外运动,需要大家明确,再惊人的壮举都不能无视法律的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错就是错,真正成熟自律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应该首先是一个知法守法者,而不能以“不知道”为借口,推卸自己遵守法律的责任和义务。

    截至目前,已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数百人进过太空。这些极限探险活动都突破了常人的能力边界,表现了永不言弃的心志和突破极限的精彩,而同时也绝不碰触道德法律的底线。虽然普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难以企及这样的高度,但这些极限探险活动所尊崇的理念,却可以成为每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自我修养。

    (据2019年5月《人民日报》盛玉雷作品改写)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限 20 字以内)
    2. (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列举一些户外运动者的不良举动,表明这类行为不在少数,危害严重。 B . 第三段举登山家夏伯渝放弃登顶的例子,告诉读者再精神的挑战也不及生命珍贵。 C . 第四段引环保人士关于易拉罐等物品被大自然完全分解需要很长时间的说法,让读者明白户外运动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D . 文章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用无视法律权威的反例和珠峰、太空探险的正例互相对照,来论述户外运动的正确做法。
    3. (3) 引用下面材料中的名言,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间补一小段话,总结上文,引领下文。

      (材料)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释】[以约失之者鲜矣]出自《论语·里仁》,杨伯峻认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过失的,这种事情总不会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