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上·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了小题。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在现代交通之下,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反对用人为的“计划”和“统制”来维持经济秩序,而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 野蛮”。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人们要满足需要相互合作的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者临时规划出来的。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 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的“ 小国寡民” 的社会理想里不需要外在规范,人们可自觉维系社会秩序。 B . 维持乡土社会“ 礼治” 规范传统力量的比重比有形的政治权力机构力量要大很多。 C . 礼和法律在其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两者维持规范的力量有所不同。 D . 社会的任务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生活需要,人们只要相互合作就能更好地达成目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基于对乡土社会的理解,提出了关于乡土秩序维持属“ 礼治” 这一判断。 B . 文章援引古今中外例子,力图深入论证乡土秩序与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的不同。 C . 文章引用孔子和子贡的对话,目的是论证礼作为行为规范并不排斥残酷行为。 D .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人为维持秩序,不如去借助无形的力量。 B . 礼治社会中,“ 礼” 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一定排斥残酷的内容。 C . 传统是社会累积的经验,是可以遵守的成法,其可让人们获得处理事务的方法。 D . 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事务,在乡土社会中依靠传统效力,可让人不需事事费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