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九上·和平期中) 阅读散文《性本爱“秋山”》,完成小题

    性本爱“秋山” 何永康

    ①我喜欢山水。而在山与水之间,我又偏爱于山,这倒不是我想做个仁者,而是我酷爱中国山水画的习性使然。一般来说,山水画中的水大都似有若无,往往通过山的衬托和留白来表现,而山的形态与神韵却是要通过皴擦点染实实在在地具象表现。因此,但凡到了山水间,我对山是特别留心观察的,偶尔还会拿出写生本勾画几笔。

    ②从古到今,爱山的人大有人在。比如陶渊明就直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道出其不随俗流的文人心气。不过,陶渊明的丘山是泛指。没有南北地域之分,没有雄奇险峻与开阔平远之分。

    ③我常年生活在川东北一隅,目光所及的山海拔都不高。我把这类寻常之山称为“凡山”,它不会让人仰视并视为畏途,人们也不会考虑爬山的艰难,老百姓甚至不说爬山,而说转山,其轻松的感觉和散步差不多。

    ④我常独自去转山。但我对季节是有选择的。春天的山万木复苏,桃红柳绿,但我总觉得有些清浅,缺乏山应有的厚重,加之人们热衷于踏青,人满为患,喧嚣嘈杂,我很少凑热闹。夏天的山色深沉了一些,却是一味单调的浓绿,少了一些层次和变化,看久了就视觉疲劳,耳畔还有知了无休止的鼓噪;如果天太热,更让人心烦意乱,也不宜转山。冬天的山,草枯叶落,满目荒芜,山就是寒山或残山了,自然更提不起兴致去转山。因而我的转山,大多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此时看山,就觉得山很有底蕴很有美感很有亲和力。

    ⑤如此说来,我就不是爱“丘山”,而是爱“秋山”了。

    ⑥秋天的山色尤其丰富。绿色依然是不二的底色,但大自然这位画师是神奇的,在底色上又浓墨重彩地涂抹了红色、黄色、褐色。红色是霜染出来的树叶的颜色,形成万山红遍的主色调;黄色穿插其间,是必须有的过渡与中和;褐色也是植物的一种演变过程,像人脸部的阴影一样增加了山的厚重感和立体感,但并不晦暗,反倒衬托出阳面的明丽。于山间行走,摘几片叶子,即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书签了。

    ⑦秋山清若水,是说山的清凉静谧。但山是离不开水的,尽管有的山没有江河的环绕,但流泉飞瀑、小溪深潭还是随处可见的;静止的山于是就有了动态,有了声响,有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鲜活场景,也就有了飞扬的山之魂魄。在水边驻足休憩,或观鱼,或照影,或洗涤,山行就有了别样的情趣。

    ⑧秋山之中,只要你处处留心,总会有惊喜出现。比如野果,就随处可见可食。刺梨,剔除果皮上的刺,入口是酸酸甜甜的,特别生津止渴。还有野生板栗、野生猕猴桃,但你要在树下的草丛中细细寻找才有所得。运气好的话,你还会找到几枚野生蘑菇,那就是有心于果子,无心得菌子,算是意外收获了。至于柿树上像小灯笼一样高挂的红红黄黄的柿子,你就只好饱饱眼福罢了,攀爬采摘困难而危险。

    ⑨或许你是一人独行,秋山或许也是空山,但你不会感到孤独,意念中总会感觉有人与你同行。有采药的仙师,有抚松的隐者,有策杖的高人;有“空山新雨后”的王维、“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杜牧,有画《秋山秋水》的张大千和画《牧牛图》的李可染……他们是睿智的雅士或诗画大家,会分享给你一些“道理”与“禅心”、诗情与画意。

    ⑩当然,你还会邂逅一些现实人物。如与你一样来寻幽览胜的游客,搭讪几句就有了共同语言,进而有了共同的去向,成为同路人或网友。你还会路遇背着一大背篼猪草回家的大娘,一路上拉拉家常,话话桑麻,缓解疲乏。你最好让大娘歇息一下,放松一下腰背,替她背着猪草走上一段,亲身体验一下山里人日子的沉重。到家了, 大娘会请你喝一碗老鹰茶,剥几粒新花生,你会体验到山里人的淳朴——秋山一样的淳朴。

    ⑪性本爱“秋山”,性是第一位的。性是真性情,是大襟怀,是宽视界,更是一路上的发现与参悟。如果仅仅满足于观山望景,到此一游,而不与大自然作深度交集,那就不免发出“天下山都是一样的”之类谬叹了。

    ⑫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同样的道理,我爱秋山,其意也不在山,在乎秋意人意也。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 (1) 围绕“秋意人意”,文章第⑥到第⑩段,依次写了、意念中的同行者和
    2. (2)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绿色依然是不二的底色,但大自然这位画师是神奇的,在底色上又浓墨重彩地涂抹了红色、黄色、褐色。

    3. (3) 分析第④段文字在文中的的作用。
    4.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 从第①段文字来看,在山与水之间,作者偏爱山,是因为在山水画中,山需要实实在在地具象表现,而水可有可无。 B . 文中“川东北的当地人把爬山说成‘转山’,让人感觉爬山像散步一样轻松”的内容,从正面表现了山海拔不高的特点。 C . 文中引用的古诗文,或点明题目出处,或表现山的秋意人意,或帮助表现文章的主题,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富有诗意美。 D . 第①段文字揭示了有真性情、大胸杯、宽视野,并与外界事物做深度交集,才可能发现和参悟到这事物与众不同的道理。 E . “我爱秋山,其意也不在山,在乎秋意人意也”一句,议论中含有抒情,点明了“我”对秋山所蕴含的秋意人意的喜爱之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