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19七上·洛川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的改革两手抓,一手是抓军事,能打仗、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利出于地”、“名出于战”,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方面去。这个体制坚持了130多年,一直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统一全国的胜利。

    ——张国刚《商鞅变法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四: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商鞅“抓军事”“抓种粮”的措施指什么?这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拓跋宏”指哪位皇帝?其“接受汉文化”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四反映了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4. (4) 结合材料反映的史实,概括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